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天津市滨海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指导

今日“四九”!体虚者要抓住冬补的“小尾巴”,培补正气强身健体,开春少生病~
发布日期: 2023-01-18 14:10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障碍语音播报

    冬至为始,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数九”。

    2023年1月18日,为“四九”。

    此时,冬季的寒意正浓,但春已不远,中医提倡“秋冬养阴”,对于素体虚弱的人来说,此时已是今冬进补的最后阶段。

    抓住“冬补”小尾巴


    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尤其是下列四类人群,适当冬补有益健康:

    01
    年老体弱者


    人的生理功能会随年龄增长而减退,除注意起居、调养精神以外,善于进补也是很重要的。

    02
    患冬令病者


    一些慢性病一到寒冬便易发作,如慢性支气管炎、尿多症、冻疮等。

    这类病人多肾气亏虚、阳虚外寒,预防和治疗的最佳方法就是温补。

    03
    阴阳气血亏虚者


    中医认为“虚者补之、损者益之”,气虚宜补气,阳虚则温肾助阳,血虚宜补血,阴虚则滋补肾阴。

    04
    夏病冬治者


    一些体弱的人容易在春夏发作一些如哮喘、疮疡一类的疾病,如果能在冬季将身体调养好,使身体强壮,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冬补食单,因地制宜


    进入“四九”,大家不宜再“大补特补”,而是应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01
    东北要热补


    中医上讲干冷需要“热补”,此时进补最好选择羊肉、鹿肉等温热之品。

    天冷人们出汗少,不妨做菜时加点生姜,有助发汗散寒。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50g、生姜20g、羊肉500g、葱一根。

    做法:将羊肉切块,冷水漂洗后下锅,煮开,撇去浮沫,然后放入其余材料,换小火煮1小时,最后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02
    西北先去燥


    西北地区的冬季更添一分燥气,热补的同时还应加强“润补”,蜂蜜、百合、杏仁、白果都是不错的选择。

    百合杏仁粳米粥

    材料:百合、杏仁、粳米、白糖各适量。

    做法:1.杏仁去壳、打碎,同鲜百合、粳米共煮为稀粥。2.食用前加白糖调味即可。

    03
    东南重去湿


    东南地区的冬季阴冷潮湿,消化系统疾病高发。

    可多吃薏仁、芋头、赤小豆等健脾利湿的食物。在寒冷的时候,比平时多吃一些,可以有效御寒。

    二米粥

    材料:炒薏米20g、糯米40g。

    做法:1. 将炒薏米放在锅中,加水煮30分钟左右;2. 放入糯米,煮到米熟就可以食用了。

    注意:尽量煮得稀一些,食用起来会更加舒适。

    04
    中部主清补


    中南地区人们喜食油腻、辛辣、厚味之品,脾胃功能和运化体内水湿的能力通常不太好。

    茯苓莲子红枣粥

    材料:糯米150g,红枣10颗,莲子50g,冰糖3大匙,茯苓适量。

    做法:糯米发泡,淘净,锅置火上,将糯米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先以大火煮开,再转小火慢煮20分钟,煮至米粒开花。红枣泡软,莲子、茯苓冲净,然后一起加入煮开的糯米中,继续煮20分钟左右。待莲子熟软,米粒呈花糜状时,加冰糖,搅拌均匀即可。

    05
    岭南防湿热


    岭南的气候全年以湿热为主,要注意防止湿气伤身,冬季大可不必额外进补。

    冬季宜多吃大葱,大葱补气温阳通便,与羊肉、萝卜一同煲汤最好。

    萝卜炖羊肉

    材料:白萝卜1kg,羊肉500g,葱、姜、黄酒适量。

    做法:羊肉、萝卜切块,再将羊肉放入锅,加适量水和葱、姜、黄酒,煨至五成熟;再将萝卜放入,用小火炖至酥烂;最后加调味料,即可食用。

    06
    西南要滋阴


    西南地区早晚温差大,易出现“寒于外,热于内”的体质。可多吃百合、藕、银耳、蜂蜜等滋阴食物。

    百合银耳粥

    材料:百合30g,粳米60g,银耳30g。

    做法:将上述食材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用小火煨煮。等百合与粳米熟烂时,加糖适量,即可食用。有较强的滋阴润肺之用。

    进补“三忌”

    忌乱进补:进补是治疗虚弱病症的调治方法,身体强壮的人一般不需要进补。即使进补,也需对证补虚,补而受益。

    忌外感进补:患有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中医认为这会将外邪留在体内,久之则留邪为寇,后患无穷。

    青少年不宜过度进补: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旺盛阶段,本来阳气就旺盛。如果无故服用补药,极易上“火”,出现烦躁不安、大便秘结、食欲减退等症状。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ssbm=&fromcontentid=&enddate=1754/1/1 0:00:00&thirdtitle=&showtitle=&maintyp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wjwadmin&check_checkdate=2023/1/18 14:12:54&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本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