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天津市滨海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指导

“阳康”后最怕受寒!做好这“9暖”,提高免疫力,疾病好得快~
发布日期: 2023-01-09 13:54      来源: 养生中国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障碍语音播报

    如今已是小寒节气,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到了。

    从保健养生的角度来说,要想健康度过寒冬,必须做好防寒保暖,而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康复,同样需要我们注重“保暖”。

    “保暖”才能养正气

    “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发烧后身体会大量地出汗,以及出现肌肉酸痛等其他症状,导致人的正气受虚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正虚。”

    湖北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杨帆2022年12月27日接受长江日报时表示:中医上讲,正气虚弱即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抗外界病毒等的入侵能力差,很容易导致风寒湿邪侵袭,诱发一些不适症状。

    “阳康”后在身体虚弱、气候寒冷时,如果没有注意预防风寒,再感染流感病毒或受风邪引发感冒,不仅难受的症状“卷土重来”,人体所需的恢复期也会进一步拉长。

    因此,在疾病康复期,做好防风保暖十分重要。

    “阳康”后保暖怎么做?

    01
    头部要暖


    帽子虽小,却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


    实验证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温度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约占人体总产热量的30%,4℃时约占50%,-15℃时可高达75%。


    因此,在寒冷的冬天,一顶防寒保暖的帽子在外出时非常重要。


    02
    耳部要暖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如不注意保护耳朵,遇到寒冷刺激时,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

    老年人冬天外出时宜戴上柔软的防护耳罩,并坚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约5~10分钟,以发热为度。


    03
    颈部要暖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上承头颅,下接躯干,既是脊椎中活动最多的部位,也是神经中枢最重要部位,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


    颈部受寒,不仅会使原有的颈椎病加重,甚至会诱发脑部疾患。


    04
    腰部要暖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加上“带脉”又环绕腰部,若腰部遭受风寒后,易引起腰部冷痛,造成肾阳虚,男子会出现阳痿早泄的症状,女子会出现月经紊乱、痛经、白带异常等妇科病。


    05
    背部要暖


    中医认为,背为阳中之阳,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行之处。督脉总督为阳经,太阳经在一身之表,风寒邪侵人体,太阳经首当其冲。


    倘若背部保暖不好,风寒之邪就会通过人体背部侵入,以致损伤了气而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


    06
    膝部要暖


    三九时节,持续寒冷天气,膝部受凉可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的收缩,引起关节疼痛。


    患者关节滑膜炎或骨性关节炎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引起关节疾病发作或加重。


    07
    脚部要暖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脚掌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足部受凉,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显著下降。


    因此,冬天要注意足部的保暖,最好每天睡前用热水泡泡脚,以防受凉感冒。


    08
    餐食要暖


    寒冬可常食牛、羊肉御寒,牛羊肉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驱寒、温补气血的功效。


    怕冷的人还可多吃胡萝卜、芋头等富含无机盐的根茎类蔬菜,以及紫菜、菠菜等含碘食物。


    09
    居住要暖


    寒冷的冬天,如室内温度过低,老年人易受寒邪侵扰,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加重,产生严重后果。有老寒腿病的人,冬日也容易旧病复发。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ssbm=&fromcontentid=&enddate=1754/1/1 0:00:00&thirdtitle=&showtitle=&maintyp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wjwadmin&check_checkdate=2023/1/9 14:03:00&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本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