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天,8条小贴士帮助您远离滑倒 |
远离滑倒,记住“防摔秘籍”
1.时刻保持警惕
下雪天,户外有很多地方都是比较湿滑,容易滑倒的,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心。尤其是很多路面虽然没有积雪覆盖,但是结了薄薄的一层冰。这种情况是最容易被忽视,也是最容易引起滑倒的。
2. 合适的着装
雪天出行,要佩戴手套,穿保暖的衣服;裤子不可过长以免踩到裤脚发生跌倒;袜子合脚,不穿滑脚的丝袜;鞋带要系紧并且鞋带不可过长以免踩到鞋带跌倒;挑选合适的防滑鞋子。
3.不要仓促赶路,放慢走路速度
在下雪天出行时最好预留更多的时间。每一步都要踩实,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走路才不会滑倒,尤其是碰到不平的路面更是要放慢步伐。
4.在下雪天出行要留意药物影响
服用药物也可能增加滑倒风险。有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大于30%,其中因用药等相关因素发生跌倒占比10%以上,常见比如镇静催眠药、降压药、降糖药等。建议上述相关人群,按照医生指导用药及安排合适出行时间。
5.尽量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行走
在下雪天,由于光线不足通常很容易忽视在黑暗中的未知物体,也增加了滑倒的可能性,因此要尽可能保证出行环境的光线充足,尽量避免在黑夜中出行,必要时可以配备手电筒。另外,要保证视力的正常,定期检查视力,如果需要随时佩戴眼镜。
6.随身携带手机
应随身携带手机,一旦不慎滑倒,周围如果没有其他人能帮忙,可以立即打电话请求支援。
7.配备辅助器械
使用辅助器械,比如拄拐杖或者使用助行器,这个对于中老年人尤其重要。
8.酒后尽量不出门
在下雪天,饮酒后最好不要出门,如果要出行那么尽量不要饮酒。这是因为酒后会影响身体的平衡功能,会出现走路不稳,尤其是在路面湿滑的区域会增加滑倒的可能性。
路滑不慎摔倒,学会正确处理
下雪天,骨科门诊经常碰到滑倒受伤的人前来就诊。据统计,在滑倒受伤的患者中,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居多。轻者造成软组织损伤,重者导致骨折。常见的有以下部位容易骨折,滑倒后手撑地导致腕部疼痛肿胀,往往是桡骨远端骨折,肩部疼痛往往是肱骨近端骨折。
滑倒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对于中老人来说这是最要命的姿势,容易导致腰椎和髋关节周围骨折。那么,雪天出行,如果不慎滑倒应该怎么做呢?
1.如果滑倒不可避免,那么在着地的瞬间尽量顺势滑或者翻滚,这其实可以起到卸力的作用,有点类似于太极里的以柔克刚。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篮球比赛中,球员从空中失去平衡摔倒在地面时,总会顺势一滑也是这个道理。就是将身体撞击地面的力量转化为滑动的力量,从而避免严重的受伤。
2.滑倒后,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感觉身体某个部位有剧烈疼痛感,那么往往提示有骨折的可能,不要立即站起来,这样可以避免造成进一步损伤。可以先稍躺片刻,评估一下身体的感觉,同时寻求周围人群的帮助或者打电话寻求医疗援助,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除了滑倒时做好正确处理,日常也可以通过多运动,提升“防滑倒能力”。
1.保持骨骼健康,防治骨质疏松
尤其对于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注意每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有充足的维生素D才能促进肠道的钙吸收,而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骨质疏松患者滑倒后骨折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正常人。
2.长期运动锻炼,提高防滑倒能力
坚持科学运动,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肌力,降低滑倒风险。一般来说,锻炼可分为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平衡训练、拉伸训练四大方面。四大方面均要兼顾。推荐规律的身体负重锻炼(比如跑步,各种球类运动等)。一周锻炼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60分钟。
延伸阅读:为啥“下雪不冷化雪冷”?
“下雪不冷化雪冷”,包含了两个物理过程,就是凝华和融化。凝华是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降雪是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当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
融化是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使其从固态变成液态的一种变化过程。化雪是熔化(熔化是指对物质进行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过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会感到寒冷。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卫生健康委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43
联系方式:022-65305773